教坊减罢并温习其:张翠盖、张成。弟子工: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
其教坊减罢并温习:应指曾为教坊成员,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裁减下来,正在“温习”课业,在瓦肆勾栏临时演出,准备再被招用。古代统治者遇到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往往会一时终止或部分减少教坊,遣散乐工,表示励精图治,远离小人与声色。北宋末年,宋金交战,败多胜少。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人大举南侵,宋徽宗赵佶禅位于其子赵桓。钦宗登极后,即下诏罢花石纲、大晟府、罢教学所等,罢免教坊额外人员,大批供奉宫廷的演艺音乐人才流落民间,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卖艺求生。这种人受过宫廷正规训练,技艺超群,声名远扬。教坊,始设于唐代,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宋元两代也有教坊,管理宫廷音乐。
工弟子:应指“露台弟子”,宋元时称民间剧团的艺人,与官府教坊、钧容直相对而言。本书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继而露台弟子杂剧一段,是时弟子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之辈,后来者不足数”,其中有与此相同的人。
教坊裁减省罢、温习旧业者:张翠盖、张成。露台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
般杂剧其,杖头傀儡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工,差晚看不及矣。
其般杂剧:演出杂剧。般,同“搬”,搬演,把某一事实或故事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杂剧,戏曲名词。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晚唐已见“杂剧”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技》:“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工头回小杂剧:即正式杂剧开始前的热场小戏,多为滑稽戏。
杂剧演出,表演杖头傀儡的任小三,每天五更上演头回小杂剧,稍晚就看不上了。
悬丝傀儡张金线其,李外宁药发傀儡工。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筋骨用、上索本、杂手伎令、浑身眼。李宗正、张哥,毬仗北、踢弄到。
其悬丝傀儡:类似现在的提线木偶。小木偶,长不过尺,头部及双手两足缀以细丝,艺人立于活动舞台上空提线操纵木偶动作,引动木偶行立坐卧动转,极为传神。如河南济源宋三彩儿童游乐图枕:一头挽双丫髻绿衣白裤小儿,坐于绣墩,右手执一线提木偶作戏。又若李嵩《骷髅幻戏图》:一大骷髅提一小骷髅作戏者,其悬丝结构、操纵手法,与现今提线木偶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