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压平、压抑。
谪:指摘,责备,引申为过失。
悟:通“忤”,忤逆,违逆。
伊尹:名挚,商汤的相,据说他曾任商汤的宰,即厨师。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的大夫,曾为奴隶,后被秦穆公任用为秦国的大夫。
能仕:智能之士。仕,通“士”。
饰:通“饬”,修治,端正。
大凡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美化进说的对象自以为得意的事情而掩盖他认为羞耻的事情。君主有隐密的急切要求,进说者一定要指明这是合乎公义的而勉励他去做。君主心中有卑下的念头,然而又不能克制,进说者就要趁机为这种念头美化而抱怨他不去实现。君主的心中有过高的期望,而实际上达不到,进说者就要举出这种期望的缺点而揭示它的坏处,称赞他不去这样做。如果君主想炫耀自己的智能,进说者就应给他举出不同情形下的同类事情,多为他提供依据,使他能借助于我的主张,而进说者自己则假装不知以帮助他自逞才智。如果想要进献与人相安之言,就一定要用美好的名义来阐明,而又暗示它合乎君主的私利。如果想要陈说有危害的事情,那就要表明这样做会带来毁谤,而又暗示它对君主也有害处。进说者要称赞与君主行为相同的另一个人,要筹划与君主思路相同的另一件事。有与君主行为同样卑污的人,进说者一定要大力粉饰这样的人没有害处;有与君主同样遭受失败的人,进说者一定要明白帮他掩饰表明他没有过错。君主自己夸耀他的力量,那就不要用难办的事来压抑他;君主自己认为他的决断果敢,那就不要用他的过失来触怒他;君主自以为他的计谋明智,那就不要用失败去困窘他。进说的内容对君主没有违逆,言辞与君主的心意没有抵触,这样以后就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智和口才了。由这种方式所得到的,是君主对进说者亲近不疑而进说者能够畅所欲言。伊尹曾做厨师,百里奚做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的重用。这两个人,都是圣人;然而还不得不身为贱役以便求得任用,他们是如此之卑下啊!现在如果因为我的话能被采用而做厨师和奴隶,可以被听从采用就能拯救天下,智能之士并不认为耻辱。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君主的恩泽已经深厚,进说者深远的计谋不会被怀疑,争论是非而不会被加罪,就可以明白地分析利害得失来建立功业,直截了当地指出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用这样的方式互相对待,这就是进说的成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