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大连KTV招聘网 > 大连热点资讯 > 大连学习/知识 >  儒家学说韩非批评最多但是韩非曾问学于儒家的荀子他的文章中虽不

儒家学说韩非批评最多但是韩非曾问学于儒家的荀子他的文章中虽不

2022-08-02 16:56:14 发布 浏览 886 次

儒家学说,韩非批评最多。但是,韩非曾问学于儒家的荀子,他的文章中虽不见称引荀子,但其“人性自为”之说,其崇尚法治的主张,显然是源于荀子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思想。他对儒家的批评,只是否定其无益于国家的崇尚文饰、空谈仁义,而非就其理论思想本身和针对儒家大师其人。因此在韩非的文章中找不到一处对儒者的谩骂,甚至找不出一处庄子式的对孔子漫画式的嘲讽,而纯粹是一种客观的剖析。如《五蠹》篇说:“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这并不是理论的批评,而只是一种价值的评判,而价值的评判之余虽也有“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问辩》)的主张,但基本上不是商鞅那样要“燔《诗》《书》而明法令”,因为韩非主要是说“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害法”(《五蠹》),即只要“不用”、“不誉”儒家学说就行了,还没有说要把它斩尽杀绝。故而韩非自己的文章中也常引《诗》《书》,而《外储说左下》“齐宣王问匡倩”的故事中,则盛赞儒者“不博、不弋、不鼓瑟”的做法为懂得大小、贵贱、上下之义。这也说明,韩非对儒家学说也并非全盘否定与批判的,而只是斥其愚诬无用,而于其中符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则是有所吸收的。

韩非的文章,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原名《韩子》,至宋,因尊唐代韩愈为韩子,改称韩非书为《韩非子》。《韩非子》大概是汉代刘向整理内府图书时编集而成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法家”类著作著录“《韩子》五十五篇”。梁代阮孝绪《七录》也著录为“《韩子》二十卷”,后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为“《韩子》二十卷”。这个著录,与今天的通行本相同。《韩非子》现在可知的最古的刻本为宋乾道本,但今已不存,传世的有清张敦仁影钞本和吴鼒嘉庆二十二年的复刻本,清初钱曾述古堂本也是影钞宋乾道本(“四部丛刊”用此本)。明代最有影响的有《韩子迂评》本、至今仍流传的《道藏》本和明万历赵用贤刊刻的“赵用贤本”,清人的本子一般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翻刻。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见于《史记》的韩非著作有《孤愤》、《说难》、《内外储说》、《说林》、《五蠹》诸篇。这些篇目可以肯定出自韩非之手,其余的有些则是编集时的附入。如《初见秦》是上秦王书,但并不是韩非所作;第二篇《存韩》前面是韩非的上秦王书,后面则是李斯的驳议及李斯上韩王书。其余《问田》中称韩非为“韩子”,应是韩非后学所记;《饬令》属节录《商君书·靳令》而成,说明该篇的思想虽为韩非所认可,但文字也不是韩非的原创。

《韩非子》五十五篇文章,按内容来看似可以分为十组。第一组包括《五蠹》、《八说》、《六反》、《诡使》、《亡征》五篇,这组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批判了他所否定的各种社会现象,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第二组包括《奸劫弑臣》、《说疑》、《爱臣》、《八奸》、《备内》五篇,较上一组考察的社会现象更集中,重点分析了奸臣篡权的各种阴谋活动,还分析了宫廷内部潜藏的危险。第三组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和氏》、《人主》、《问田》六篇,跟韩非的政治经历有关,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场。第四组包括《八经》、《定法》、《有度》、《心度》、《守道》、《制分》、《饬令》、《二柄》、《南面》、《用人》、《安危》、《三守》、《难势》、《功名》共十四篇,是韩非为君主设计的建国纲领,全面论证了他的专政理论和方法。第五组包括《显学》、《忠孝》、《饰邪》、《问辩》四篇,主要是批判了先秦诸子各家的学术主张,表达了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第六组包括《扬权》、《主道》、《解老》、《喻老》、《大体》、《观行》六篇,主要是解说《老子》或黄老之道以表明自己的哲学观点。第七组包括《难一》、《难二》、《难三》、《难四》四篇,采用辩难的方式,阐述了韩非的政治观点。第八组包括《内外储说》六篇和《十过》,韩非从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概括出一些论点,进一步论述了其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几篇文章形象生动,文学性强。第九组包括《说林》上、下两篇,是韩非搜集的原始资料。第十组包括《存韩》、《初见秦》两篇,是与韩非相关的历史事件的记录,不是韩非所作。

韩非的文章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笔锋犀利,分析精辟,文风峻刻,而且富有文学色彩,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欣赏。《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走向成熟的杰作。

本书以南京大学“《韩非子》校注组”(实际负责人为周勋初先生)的《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为底本,读者可以参考该书。

本书由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共同完成,书稿最后由高华平总稿。《前言》也由高华平撰写。特此说明。

高华平

年12月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