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平和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告诫我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就是说,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调节情绪,做到心胸坦荡,豁达大度,放得下,想得开,顺其自然,排除杂念,保持一个安闲清净的心态,这样真气调和,免疫力增强,人自然就会少得病了。 如果人的心态失衡,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常说的七情六欲,其中“七情’’就是中医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七种情绪的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比如遇到高兴的事就会喜,遇到令人生气的事就会怒,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并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影响,但是若情绪过度、持久或变化激烈,就会给人造成“内伤”。 首先,这样会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行。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其次,情绪的变化会损伤五脏。《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因极-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於肢体。”“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